“棋”樂融融滿天臺
2012-04-28 23:14:31
閱讀量:694
來源:天臺人才網 作者:天臺人才網
4月26日,代表了當今世界女子圍棋最高水平的“華頂茶業(yè)杯”世界女子圍棋團體錦標賽在天臺山舉行。天臺山的圍棋文化一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。
“聰明的孩子愛下棋,下棋的孩子更聰明”。走進天臺縣赤城街道第三小學,迎面的標語直接讓人感受到了這里與眾不同的“棋風”。
這里是國家圍棋總教練俞斌的母校,學校六個年級全部開設了圍棋課。圍棋課老師裘剛強告訴記者:“自從將圍棋引入課堂后,我校的圍棋得到了全面的普及,學校的目標是人人懂下棋,人人會下棋。我們建立了少兒圍棋網絡對弈平臺,方便了學生們切磋圍棋技藝?!?BR> 天臺縣圍棋文化源遠流長。傳說呂洞賓、何仙姑曾在天臺山瓊臺對弈,使樵夫爛柯忘返。漢永平五年,劉晨、阮肇上天臺山采藥,邂逅桃源仙女,相邀入桃源洞,結為伉儷,紋枰對弈。如今,古跡猶存,寒山腳下的著棋巖、如來古洞的圍棋亭、華頂峰棋枰天元,積淀的是當?shù)貪夂竦膰逦幕T谶@座圍棋圣山——天臺山,自古就多弈棋高手。
上世紀六十年代末,浙江籍棋手、原國手姜國震被天臺培育圍棋新苗的工作所吸引。1974年4月,他從天臺挑選了一批新苗,在這當中涌現(xiàn)出了圍棋國手俞斌,成長起來的俞斌是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圍棋九段。2009年1月,俞斌擔任中國圍棋隊總教練,他率隊先后奪得了10多個世界冠軍,在他的帶領下,中國女子圍棋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自1979年第五屆全運會開始,多年來,由女國手金茜倩五段,朱菊菲五段、王慧二段等組成的浙江女子圍棋隊,名列全國六強,她們都是天臺姑娘。
1988年,天臺成功舉辦了全國首屆圍棋節(jié),并承辦了新體育杯圍棋賽。當年10月26日,天臺被命名為全國第一個“圍棋之鄉(xiāng)”。一生熱愛圍棋事業(yè)的臺灣圍棋活動家應昌期先生于1991年專程到天臺訪棋,作為“應氏杯”世界圍棋賽和“應氏計點制”圍棋規(guī)則的創(chuàng)辦人,他擔任了天臺縣圍棋協(xié)會的“特邀顧問”。
圍棋的熱潮不僅僅在城區(qū),即便是在偏僻的石塘小學,也能看到圍棋運動。在該校臨時圍棋教室內,幾個小朋友正在下棋,這里的棋桌、棋盤、棋子等教學用具由當?shù)匾晃秽l(xiāng)賢贊助。學校陳老師說:“如今圍棋這項‘貴族’運動,不再只是城里孩子的專利?!?BR> 杏莊村居民袁士鐸今年已經90高齡,老人平時除了練練太極,最愛的就是圍棋,每天下圍棋成了必修課。老人年事已高,但他還是喜歡找附近一所學校的孩子們下棋,熱心地當孩子們的陪練。
早年靠種菜、打螺絲為生的王明哲,現(xiàn)已年過六旬,王老師目前做了一名專職圍棋教師。在他年輕的時候,他受到父親愛好圍棋的熏陶,逐漸成為當?shù)赜忻钠迨帧纸疖畿?、袁衛(wèi)紅都是他的學生。兒子受其影響,也迷上了圍棋,在當?shù)厣儆忻麣狻?BR> 目前,在該縣少年兒童中,學習圍棋蔚然成風,圍棋成為當?shù)嘏嘤賰褐橇Φ氖走x項目。政府扶持社會力量積極興辦各類圍棋學校、圍棋培訓機構,縣里建有圍棋活動中心和圍棋主題公園,在社區(qū)、農村還有大量的棋室。
在談到對圍棋文化的傳承時,副縣長葉玲君表示,民間圍棋的普及,是天臺圍棋文化的根基所在,該縣歷屆政府都致力于此,積極推動圍棋文化惠及普通群眾。另據(jù)了解,該縣民間圍棋的普及,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從娃娃抓起,推動圍棋文化進學校、進課堂。
“聰明的孩子愛下棋,下棋的孩子更聰明”。走進天臺縣赤城街道第三小學,迎面的標語直接讓人感受到了這里與眾不同的“棋風”。
這里是國家圍棋總教練俞斌的母校,學校六個年級全部開設了圍棋課。圍棋課老師裘剛強告訴記者:“自從將圍棋引入課堂后,我校的圍棋得到了全面的普及,學校的目標是人人懂下棋,人人會下棋。我們建立了少兒圍棋網絡對弈平臺,方便了學生們切磋圍棋技藝?!?BR> 天臺縣圍棋文化源遠流長。傳說呂洞賓、何仙姑曾在天臺山瓊臺對弈,使樵夫爛柯忘返。漢永平五年,劉晨、阮肇上天臺山采藥,邂逅桃源仙女,相邀入桃源洞,結為伉儷,紋枰對弈。如今,古跡猶存,寒山腳下的著棋巖、如來古洞的圍棋亭、華頂峰棋枰天元,積淀的是當?shù)貪夂竦膰逦幕T谶@座圍棋圣山——天臺山,自古就多弈棋高手。
上世紀六十年代末,浙江籍棋手、原國手姜國震被天臺培育圍棋新苗的工作所吸引。1974年4月,他從天臺挑選了一批新苗,在這當中涌現(xiàn)出了圍棋國手俞斌,成長起來的俞斌是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圍棋九段。2009年1月,俞斌擔任中國圍棋隊總教練,他率隊先后奪得了10多個世界冠軍,在他的帶領下,中國女子圍棋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自1979年第五屆全運會開始,多年來,由女國手金茜倩五段,朱菊菲五段、王慧二段等組成的浙江女子圍棋隊,名列全國六強,她們都是天臺姑娘。
1988年,天臺成功舉辦了全國首屆圍棋節(jié),并承辦了新體育杯圍棋賽。當年10月26日,天臺被命名為全國第一個“圍棋之鄉(xiāng)”。一生熱愛圍棋事業(yè)的臺灣圍棋活動家應昌期先生于1991年專程到天臺訪棋,作為“應氏杯”世界圍棋賽和“應氏計點制”圍棋規(guī)則的創(chuàng)辦人,他擔任了天臺縣圍棋協(xié)會的“特邀顧問”。
圍棋的熱潮不僅僅在城區(qū),即便是在偏僻的石塘小學,也能看到圍棋運動。在該校臨時圍棋教室內,幾個小朋友正在下棋,這里的棋桌、棋盤、棋子等教學用具由當?shù)匾晃秽l(xiāng)賢贊助。學校陳老師說:“如今圍棋這項‘貴族’運動,不再只是城里孩子的專利?!?BR> 杏莊村居民袁士鐸今年已經90高齡,老人平時除了練練太極,最愛的就是圍棋,每天下圍棋成了必修課。老人年事已高,但他還是喜歡找附近一所學校的孩子們下棋,熱心地當孩子們的陪練。
早年靠種菜、打螺絲為生的王明哲,現(xiàn)已年過六旬,王老師目前做了一名專職圍棋教師。在他年輕的時候,他受到父親愛好圍棋的熏陶,逐漸成為當?shù)赜忻钠迨帧纸疖畿?、袁衛(wèi)紅都是他的學生。兒子受其影響,也迷上了圍棋,在當?shù)厣儆忻麣狻?BR> 目前,在該縣少年兒童中,學習圍棋蔚然成風,圍棋成為當?shù)嘏嘤賰褐橇Φ氖走x項目。政府扶持社會力量積極興辦各類圍棋學校、圍棋培訓機構,縣里建有圍棋活動中心和圍棋主題公園,在社區(qū)、農村還有大量的棋室。
在談到對圍棋文化的傳承時,副縣長葉玲君表示,民間圍棋的普及,是天臺圍棋文化的根基所在,該縣歷屆政府都致力于此,積極推動圍棋文化惠及普通群眾。另據(jù)了解,該縣民間圍棋的普及,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從娃娃抓起,推動圍棋文化進學校、進課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