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天臺人才網!
健康老人潘善樹
2010-08-22 10:44:39 閱讀量:246 來源:天臺人才網 作者:天臺人才網
   今年已87歲高齡的潘善樹老人是石梁鎮(zhèn)雙溪村人。解放后,曾任村長、大隊長四十余年,黨支部書記三十余年。他對黨的事業(yè)忠心耿耿,為山區(qū)人民的脫貧致富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一切,從不計較個人得失。
潘善樹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,父親在饑寒交迫中早亡,家庭的重擔也自然落到了他這個長子身上。一次被偽鄉(xiāng)公所派壯丁,準備送去打內戰(zhàn)。母親眼淚汪汪,東托人情,西挽路數,把家中僅有的一點薄田、竹山,忍痛割賣繳納緩役金。偽鄉(xiāng)長總算“開恩”,體諒他家庭老母弟妹負擔重而將他留了下來。
    天臺解放前一年,四明山浙東人民游擊縱隊發(fā)展到北山一帶,雙溪成了浙東行政公署第十辦事處的駐地。一次他同鄰居背毛竹進城換米,在國清寺旁碰到一隊反動軍警準備上北山追剿游擊隊,向他們了解北山情況,潘善樹說,他們人數很多(指游擊隊),北山各村到處都是,力量蠻大,武器精良,有腳的槍炮(輕重機槍)也很多。這些反動軍警一聽心驚膽顫,坐在龍?zhí)稒M(國清寺旁)休息不敢上山,等夜幕降臨,悄悄地溜回城里老巢。其實潘善樹是故意這樣說,使敵人不敢上山,保護了游擊隊。
    解放初期,北山2名匪首曾殺害過村干部3名,逃匿隱居奉化深山燒炭,解放軍清剿時一時無法追捕。潘善樹苦口婆心動員村里一知情婦女(住過奉化)帶路前去抓捕,終于將2匪首抓獲土改時伏法。
土改開始后,潘善樹任村長兼任土改組長,他積極配合工作隊日夜工作,劃片、丈量、定級、分配、核算、檢查、造冊、登記、發(fā)證,四個多月,結果把好田都分給了大家,他家分的大多數都是次等田。
     食堂化的時候,村集體番薯干借藏于村里一婦女家中樓上木倉內,結果被村里三個不法分子(實在餓得難熬),深夜爬上樓上窗戶入室盜走數百斤,該婦女睡在樓下確實不知。部分干部群眾認為該婦女一定知情,把她吊起來用刑,她自然就會招供的。但潘善樹同區(qū)公安員袁祥福多次研究調查,沒有發(fā)現證據,這事也就擱置下來。后來,參與盜竊番薯干的案犯因其他案發(fā)交代了實際情況,并說那次盜竊集體番薯干,該婦女確實不知,不能冤枉她。這件事由于當時潘善樹辦事慎重仔細,才使該婦女沒有用上冤枉刑,至今該老人對潘善樹仍感激不盡。
1971年,鄉(xiāng)里研究決定在村里建造一座中型水庫。潘善樹積極響應鄉(xiāng)政府的號召,主動挑起了建水庫的擔子。120戶的山村,如此重大的任務,談何容易。他主動向有關部門聯系,廣泛發(fā)動全村群眾,不分寒暑,連除夕、春節(jié)都帶領群眾上工地。干部群眾齊心合力,連續(xù)十年總算建成了水庫。1983年秋,由于遭受特大臺風襲擊,水庫被毀一角,淹沒了不少田地、作物。潘善樹不禁淚下,他雖年事已高,退居二線,但將這樁心事記掛心頭,與村兩委一班人說干就干,在爭取上級水利部門的支援外,節(jié)約資金,終于把這座雙溪群眾受益的水庫修復完成?,F在水庫碧水悠悠,下游農田無旱、澇之憂。
    1981年,農村土地承包政策還不十分明朗,他領導的生產隊就開始進行分組,并采取分戶包干等形式,調動大家的生產積極性。結果中央明確農村責任制后,他們生產隊早已將土地承包到戶。
潘善樹是北山區(qū)(現石梁鎮(zhèn))的村級干部、書記、優(yōu)秀黨員。這么多年來,他從沒有干出貪污、受賄、損害集體利益的事,全北山群眾都十分敬佩他。至今,他仍住著父輩留下的老屋,生活仍十分儉樸。目前,村兩委班子、村老人協會碰到一些重大事項,總是要邀請他參與顧問策劃,村里凡有什么糾紛等發(fā)生,只要請他到場必定圓滿解決。他是一個閑不住的老人,拾柴、種菜,都還自己動手。他年事雖高,但美好的聲譽仍留在北山廣大群眾的心里。
(吳義師  陳彩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