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導購員實在太熱情了,我買個面膜,她全程跟在后面說個不停,想想也是醉了,吃不消?。 边@是市民謝女士被商家“熱情”服務后發(fā)出的感嘆。相信同樣的情景很多人都親身經(jīng)歷過。當你在購物時,不管走進商場、超市,還是藥店、咖啡廳,經(jīng)常有導購員或服務人員“鞍前馬后”地進行貼身推銷,每走一步都緊緊跟隨,總讓人感覺很受限制,甚至有種被監(jiān)視的感覺,著實有些招架不住。
商家:“貼身服務”賣商品
關于商家過度熱情這個問題,其實記者也是深有體會。前幾天,記者去某咖啡店買咖啡,點餐的過程中,店員一直在不停推薦,“我們店推出新品,您要試一下嗎?”“您的卡里只有一張優(yōu)惠券了,要再辦一張嗎?”……而在記者多次表示不需要其他的,只需要一杯咖啡的時候,店員還在不停推薦。3分鐘后,記者拿到咖啡就趕緊“落荒而逃”。
日前,記者通過走訪調(diào)查了解到,在我縣,商家過度熱情的現(xiàn)象還真不少見。不少市民表示,因為商家過分熱情,讓他們在消費過程中感到不自在、不愉快,甚至還會感到尷尬,產(chǎn)生一定心理壓力。
在城區(qū)某藥店,記者看到,每次有顧客進店,店員就跟隨身后,不斷詢問要買什么,只要顧客駐足在柜臺前觀看,店員就趕緊推薦各種藥品。甚至有男性顧客在選購比較隱私的藥品時,不想有陌生女性在身邊,女店員還是“不離不棄”,最后顧客覺得不自在,沒有消費就匆匆離開了。
美發(fā)美容店也常是讓消費者輕松不起來的消費場所。在老城區(qū)某美發(fā)店,記者消費過幾次,每次店員都是很熱情地服務,給你端茶倒水,捏背閑聊,然后不忘各種推薦店里最近推出的新產(chǎn)品、新項目,還說如果辦理充值會員卡就能享受誘人的折扣,而這會員卡需要1000元起充。盡管記者表示不喜歡,工作人員還是不厭其煩地反復推銷,讓人覺得不勝其煩。
除此之外,服裝店也是商家容易過度“熱情”的“重災區(qū)”。有的服務員過分熱情,只要顧客進店,就跟隨左右,喋喋不休。愛逛街的許女士說,女人逛街經(jīng)常是沒有什么目的的,有時候純粹只是無聊逛進來隨意看看??煞諉T不斷詢問想買什么款式,還會拿出各種款式給你看,有時還不顧客人的身材、氣質(zhì)亂推薦,甚至誤導顧客挑選衣物。而她是看不得別人熱情就會買的人,所以經(jīng)常就因此買下許多不合適的衣服。
顧客:熱情過度有些扛不住
時下,不少銷售人員的收入與銷售額掛鉤,為了多做點生意,有些人會采取貼身促銷、親熱促銷等方式。不過,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消費者幾乎眾口一辭:不喜歡商家過分熱情的促銷,覺得扛不住。
“去美容店做面膜、按摩,就是想放松愜意一些,但工作人員卻不讓你安靜,不斷跟你聊天、推銷,就像一只煩人的蒼蠅一樣,根本沒辦法讓人安安靜靜地享受服務。甚至有些店員見推銷不成,就變了臉色。”和記者有相似經(jīng)歷的市民朱女士吐槽說,有一次她實在忍不住了,就跟店員說,讓她安靜會兒?!暗昙覒尶腿溯p松消費,不應強人所難,更不能讓顧客花錢買氣受?!?/P>
“在超市逛上一會兒,就能有店員上前招呼我,有的甚至步步緊跟達幾分鐘時間?!笔忻裼嘞壬f,顧客要有自由選擇、靜心挑選的空間,需要什么自然會買,跟在身后推銷的方式,不僅讓顧客產(chǎn)生壓迫感不說,也容易誤導消費者,他呼吁,商家的促銷行為需要一定尺度,應給消費者創(chuàng)造一個輕松的購物環(huán)境。
“現(xiàn)在很多銷售人員,女的就說美女,男的就稱帥哥,也不管你相貌年齡,有的店員更熱情,甚至用上‘親愛的’等稱呼,真的讓人起雞皮疙瘩,我是受不了這樣的熱情的?!笔忻耜惻空f,自己已經(jīng)五十開外的人了,聽到店員叫自己美女美女的,就覺得怪怪的,很不自在,她覺得還是樸實點稱呼好。
針對這個問題,不少消費者在接受采訪時說,導購員緊跟著會給人一種受監(jiān)視的感覺,讓人感覺不太舒服。而且有些人逛超市、商場等不一定是要買東西,而是看到合適的才買。作為導購員,初步提供導購服務后顧客不接受的話,不如站在一邊等候更好些。
建議:給顧客一個自由購物的空間
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,越來越多的商家打起服務牌,希望通過熱情周到的服務來獲取顧客青睞,謀求更大的利益空間,這是經(jīng)商之道,本無可厚非,但凡事都要有度。熱情過度只會適得其反,不僅會讓顧客感到厭煩,更有一種強買強賣的壓迫感。因此,過度熱情有時不僅不能招徠顧客,反而會嚇跑“上帝”。那么,這熱情之度到底該如何把握呢?
“我看有些餐館在這方面就做得挺好。比如點菜,服務員會熱情推薦店里的招牌菜、新菜、特價菜,也會根據(jù)顧客就餐人數(shù)、口味等提醒要注意控制菜量、如何搭配點菜等,就像朋友一樣,讓人感覺非常貼心。”經(jīng)常到餐館吃飯的市民周先生認為,只有設身處地為顧客著想,尊重顧客,給顧客空間,讓顧客愜意消費,才會有更多回頭客,逼迫式服務反而讓人不想再來。
“顧客就是上帝,作為商家,必須要為他們提供熱情、貼心的服務。像我們這樣的品牌服裝店,都要求員工在客人進門后要微笑招呼,然后以規(guī)范的站姿保持一定距離,客人有要求時要及時上前提供服務。要求員工做到眼明、耳靈,根據(jù)顧客的實際情況,隨機應變,采取靈活的服務方式?!苯?jīng)營服裝店生意的戴先生如是說。
記者認為,商家在提供優(yōu)質(zhì)服務的同時,更應該把自主權給消費者,給消費者一個輕松自由的購物空間。